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每日一练(6.14)

2024-06-14 08:46:41
890
分享
来源:库课网校

全国招教备考交流QQ群:929739514,进群了解考试最新动态,免费领备考资料


  单选题

  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教育与生产力同步

  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C.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受生产关系的调节

  D.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文化是以儒学为核心的伦理型文化,反映在人才培养上则强调教育目的“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通过修己正人,达到“明人伦”的目的,这是受( )的影响。

  A.政治经济制度

  B.文化

  C.生产力

  D.人口

  3.小周的家乡为某小县城,他在北京的某一流大学学成了本科、硕士、博士阶段的学业后选择留在北京工作,这体现了教育在( )方面的作用。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

  C.促进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

  D.促进人口迁移

  4.“心理断乳期”出现在人生的( )。

  A.少儿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学龄期

  5.十几岁的孩子就其身体发育来看,已经很接近成人的水平了,而其心理的成熟程度,却要比成人低得多。这体现了儿童个体发展的( )特点。

  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互补性

  参考答案

  1.A。解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速度是不均衡的,可能超前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2.B。解析:社会文化影响着人们的教育观念和价值取向,影响着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题目所述为我国教育目的不同,是因为我国主要是受儒家文化影响。

  3.D。解析:教育的人口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教育有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具体表现在:(1)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在提高人口的质量方面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青年一代的培养上,其次还表现在对成年人的教育上。(2)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一个国家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3)教育可以实现人口迁移。教育可使无序流动变为有序流动,使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

  4.B。解析:少年期处于11、12-14、15岁,又称“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

  5.B。解析:不平衡性有两个表现:第一,个体内部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第二,个体内部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间具有不平衡性。题干描述的是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是不平衡的,生理往往早于心理先成熟。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