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必备知识点

2024-01-22 10:22:33
1480
分享
来源:库课网校

教资上岸学习群(加入QQ群131882896免费领取历年考试真题等各种备考资料)


  1. 我国中小学主要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① 实物直观 ② 模象直观 ③ 言语直观。

  启发性原则——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

  巩固性原则——理解的基础上牢固的掌握知识。

  循序渐进原则——严格按照知识内在逻辑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顺序进行教学。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差异性有的放矢。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即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科学性和思想性(教育性)统一原则——① 学生学习现代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②德育教育。

  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教学使学生能够接受,但又要有一定难度。

  2. 班级授课制

  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

  ① 以班为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② 按课教学;

  “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③ 按时授课。

  把每一“课”规定在固定的单位时间内进行,这个单位时间称为“课时”,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3. 班集体培养构成要素

  共同目标——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一定组织结构——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共同生活准则——制定、实施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等。

  感情纽带、心理氛围——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4. 班集体培养形成及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教育合力:指学校、家庭、社会三种教育力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沟通,统一教育方向,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体,以家庭教育为基础,以社会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使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一体化,以提高教育活动实效。

  1. 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

  2. 家庭、社会和学校三者协调一致,互相配合

  (1)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2)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

  (3)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效果。

  3. 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

  4. 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1)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

  (2) 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3)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学校应成为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最积极的倡导者和组织者,而家庭和社会应大力支持学校工作。

  6. 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2)疏导原则(循循善诱原则)

  (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严慈相继)

  (4)长善救失原则(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

  (5)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知行统一原则(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9)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7. 理想的师生关系

  社会关系——民主平等

  人际关系——尊师爱生

  教育关系——教学相长

  心理关系——心理相容

  8. 德育过程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1)构成品德四要素

  知——品德认识,基础

  情——品德情感,内部动力

  意——品德意志,精神力量

  行——品德行为,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关系

  (3)知、情、意、行发展顺序——一般发展顺序、具体实施过程中

  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1)思想品德任何变化,必须依赖个体心理活动;

  (2)德育中,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

  (3)学生自我教育过程,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9. 德育常用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法、品德评价法、角色扮演法、合作学习法

  10. 德育模式

  (1)认知发展模式

  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

  当代德育理论主导地位

  (2)体谅模式

  也称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麦克菲尔和他的同事

  (3)价值澄清模式

  拉思斯、哈明(美国)

  (4)社会学习模式

  班杜拉、米切尔(美国)

  (5)集体教育模式

  马卡连柯(苏)

热门标签:教师资格考试